9月8日,“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科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副局长黄敏,教育部科技司和中科院基础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心理事会成员及各协同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大朱长飞副校长主持。
侯建国校长首先致辞,他说,“科教结合、协同创新”是中国科大长期坚持的办学传统。从建校之初,科大就实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对口中科院研究院所建设科大的相关系科,从研究所聘请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担任基础课老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了一大批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不断探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新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合作,协同创新,努力探索科学与技术、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
侯建国指出,为进一步汇聚和集成优势资源,实现深度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和协同攻关,由中国科大牵头,联合南京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共同成立“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他表示,“2011计划”的实施为我校“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协同创新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科大在多年科教结合的实践中探索了一系列协同创新的举措,促进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今天召开座谈会的目的,就是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建议与意见,更好地促进中心的发展,促进协同创新。
随后,潘建伟院士从中心筹建的意义、目标任务、所拥有的学科优势与合作基础以及管理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详细汇报了中心的建设情况及设想。
听取汇报后,王延觉司长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与定位给予了肯定,并对运行机制和培养工作给予了指导。他说,“2011计划”重在体制机制创新,以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创新力量的有机整合,建立新的协同创新模式。同时,目标任务以及各单位的责任要非常明确,工作要踏踏实实,真正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他还介绍了“2011计划”的基本精神、项目申报要求等,对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他表示,科大具有合作创新的良好基础,希望在前沿科学领域能探索出一条具有标杆式意义的协同创新的新路子、新机制、新模式。
与会人员就中心的具体目标定位、人员聘用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最后的总结讲话中,詹文龙副院长指出,由科大牵头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科大在这个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地位,研究基础与合作基础都很好。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各有所长,只有真正携起手来,而不是无序地竞争,才能做成大事。王延觉司长及各位专家对中心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科大认真研究落实。他强调指出,科大与合作单位要认真做好人才培养、资源集成共享、共同组织队伍申请项目和人才互聘这几件事,尤其在机制体制创新上再加一把力,以推动中心高效快速的建设和发展。
据悉,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将针对基础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全面深入的量子科学前沿和量子信息技术前沿研究,在一些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上实现关键性的突破,为量子通信应用和国家信息技术水平的跨越式提升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并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等方面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的制高点,在生命、能源等领域开拓新的量子前沿交叉研究方向,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引领新学科的发展。中心将用5-10年的时间,建设成为在量子科学前沿和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和聚集高地、科学研究和技术积累高地,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