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启动实施会在中国科大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计划财务局局长孔力、规划战略局副局长张凤、基础科学局副局长黄敏等中科院机关领导,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副校长朱长飞以及专项各参加单位领导和代表出席了会议。
黄敏副局长主持会议并宣读院长办公会“关于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专项实施的相关决定”。
侯建国校长致欢迎辞。他首先对中科院领导在“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先导专项的立项、答辩过程中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参会的专家、兄弟单位的代表表示欢迎。他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导专项正式启动,中国科大作为依托单位感到责任重大,也非常珍视这个机会。先导专项的目标明确,就是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继续保持并扩大量子调控方向的优势,争取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高新技术。他表示,“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先导专项是一项令人期待的研究,希望与科学院相关单位团结协作,为项目的圆满完成做出共同努力。
张凤副局长说,先导专项是中科院“创新2020”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集科技公关队伍和平台建设于一体,能够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竞争优势的战略行动计划。希望通过“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专项的实施,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的先导专项组织的管理模式,在重大产出和管理创新方面都起到先导作用。
孔力局长在讲话中说,“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先导专项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筹备过程,专项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意义。专项通过科学院内部的重大计划来组织和协调自身力量,解决了资源过度分散和支持不够稳定、人员不够稳定的问题。专项允许根据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来调整工作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科学院的竞争优势。
随后,潘建伟院士做了《“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专项实施计划报告》,分别从专项的总体目标、研究内容、任务及其分解、组织结构、运行管理机制、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潘建伟院士、郭光灿院士、王兵教授分别代表项目参加单位做了题为《基于光子与冷原子系统的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基于固态系统的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分子尺度体系的量子态及量子性质》的项目实施计划报告。
接下来,与会人员就先导项目如何实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机制体制上的创新,如何实现政策上的延续性,如何实现有效的合作以及完善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等未来工作进行了研讨。
詹文龙副院长作会议总结讲话。他希望先导项目能够成为典型,在科研管理的机制体制上创新思路,为我国的科研体制改革做出典范。他特别介绍,先导专项设立了占年度总经费15%的调节经费,主要用于根据学科发展形势培育和发展新的研究方向,设置新的研究课题,对已设定的研究队伍、课题设置等进行动态调整。在机制体制的评价上,他强调,专项的考评机制和指标实现灵活机动,不要仅仅局限于单项指标的考评,可以设立阶段性的考核指标,这就需要各单位之间实现真正的合作。詹文龙副院长最后表示,希望我们的前沿科学研究人员要有胸怀和能力保证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希望先导专项能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会议结束后,与会领导和代表分别参观了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实验室和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据悉,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在量子调控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分子尺度的量子调控等研究方向上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研究团体,有些研究团体极具创新力和实力,已经在国际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如何继续发挥我国在若干前沿研究方向已取得的领先优势,通过协同创新和系统性攻关,使我国在该领域早日从整体上取得国际领先地位,为实现我国自然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解决基础领域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做出重大的贡献,是对我国科技决策层和科技队伍提出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依托我国在量子调控领域极具研究基础和研究实力、并具有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良好条件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整合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而实施“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具有明显的紧迫性、前瞻性和战略性。
专项本着“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设置“基于光与冷原子系统的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分子尺度体系的量子态及量子性质”、“基于固态系统的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 三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研究课题,大力发展可扩展的量子系统相干控制技术,力争实现对量子比特的高精度制备和操控、高速传送以及有效探测,更多粒子的量子纠缠和更长的量子相干保持时间,将发展起来的量子系统相干操纵技术应用于可扩展的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精密测量等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通过建制化攻关,形成研究高地和科学高峰,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专项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